01 降价/红票vs 折扣/闪购/优惠券
清·丁观鹏《太平春市图》(部分)
在古代商业繁荣时期,商家也面临着完成KPI的挑战,他们巧妙地运用各种策略来吸引顾客。其中,限时优惠和抽奖活动尤其受欢迎,但在古代,这些活动被赋予了更原始的名称。折扣在古代被称为“降价”,优惠券被称为“红票”。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商人都深知一个道理:过度追求高额利润,往往只能得到三分之一的利润;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可以赚到五分之一的利润。因此,他们把“降价”作为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手段,以吸引更多顾客,增加交易量,实现业绩目标。
这种古老的商业智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唐代诗人柳宗元《柳州峒氓》曾用“青竹包盐包回洞,青荷包米占人”诗句形象地描述了农民赶集的情景。
*翻译:“回家的人用绿色的竹叶包盐,来到市场的人用绿色的荷叶包食物。”
随着农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城市市场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需求,城乡之间的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开始在城市周围、交通方便或居民集中的地方进行自发交易,这些地方逐渐发展成为市场。唐代中叶以后,此类市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了宋代,商业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市场贸易的发展。
市场的影响深远,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赶市场”、“趁市场”等习俗。我们熟悉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市场的繁荣。
02 赊销与特定项目
古老的街边小摊
宋代的购物方式也充满了灵活性和便利性,其中“赊销”尤为引人注目。允许顾客在购物时先提货,后付款。这与现代电商平台上常见的“先消费后还款”服务类似。通过“赊销”,宋代商家表现出了对顾客的高度信任和关怀,同时也为顾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这种购物方式不仅促进了宋代商业的繁荣,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诚信交易的重视和尊重。
唐代杜甫曾撰《复愁十二首·其十一》。在文章中,他用“既至九日,知须赊饮酒”这首诗来形容重阳节的日子。我突然觉得我应该喝点酒,但我可能要“赊账”了。
这里的“信用”一词,在古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先借后还的意思,但在这里,它更多地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渴望和期待,即虽然暂时没有酒,但渴望心中有酒,节日的喜庆气息很浓。
03 关普vs 抽奖
明代《上元灯彩图》(部分)
如今,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抽奖活动或者激动人心的幸运轮活动。然而,这些看似现代的游戏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种叫做“关普”的古老游戏。
正如宋人孟元老在《卷《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北宋汴京时期:“正月初一,开封府闭关三天,士民百姓庆贺”。从一大早起,大街小巷就堆满了食物、动物、水果、木炭之类的东西,这首歌叫《关普》,上面的一组古文让我们体会到了坚强。古人的节日气氛。
在“官铺”中,顾客会将自己喜欢的金钱和物品交给商店作为抵押。然后,他们手持飞镖,全神贯注地瞄准了旋转的转盘。如果飞镖准确命中,顾客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但如果未能命中,先前质押的金钱和物品将成为商店的财产。
这种古老的游戏不仅考验顾客的技巧和运气,而且充满刺激和期待。每一次投掷飞镖,都是对未知结果的探索和追求,承载着人们对好运的渴望和向往。
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游戏魅力,让古老的游戏“关婆”得以流传至今,并在现代社会演变为更加多样化的抽奖和幸运轮活动。
04 SaJuan vs 货到付款
东汉《羊尊酒肆画像砖》 现存四川博物馆
图《羊尊酒肆画像砖》中,小酒铺老板正忙着收钱卖酒。他的案子下面的地上有一个羊头装饰的羊形酒像。前面的掌柜正忙着把空酒像拉出门外。门口卖酒的顾客络绎不绝,有的还拎着自己的小酒坛子,尽显当时的市井风范。
事实上,这种方法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现在大型超市基本都有试吃服务。例如,宋代吴自牧所著的《:010—30000》中就有一段话,形象地描述了当时集市上的生活:“有食品、药品、香料、水果等,出售,不分贵贱。不,让客人坐下来,叫‘洒酒’。”
*场景示例:有摊贩出售食品、药品、香料、水果和其他商品。他们直接将商品分发给客人,不询问他们是否需要。这种销售方式被称为“Saju”。
这种销售方式独特而巧妙。摊贩让食客先品尝产品,以品质和口味吸引食客的注意力。一旦俘获了食客的味蕾,就不用担心成交不成,因为食物的魅力自然会让食客愿意花钱。
这样的销售手法不仅体现了宋代商业的繁荣,也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美食的喜爱和追求。
05 街头卖货vs 直播间喊叫
宋高成《梦梁录·卷十六·分茶酒店》(部分)
在古代集市上,连续不断的叫卖不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一门高超的叫卖艺术。
这种艺术在宋代高澄编的《事物纪原集类卷二·六》一书中有详细记载。商贩们巧妙地运用精心安排的词句,加上独特的语气,使喊叫声在复杂的市场背景中脱颖而出。只需聆听,顾客就能立即识别声音来自哪里,并快速找到他们想去的商店。
这种叫卖艺术不仅展现了商贩的智慧和才华,也成为古代市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06 明星效应vs 明星代言
丁观鹏(约1708-1771)《事物纪原》
丁观鹏(约1708年—1771年),雍正四年(1726年),画院御师来到北京。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在养心殿造办处任“画师”。明末丁云鹏(1547年)。 -1628),尤其擅长诠释人物,其画风自古传承至今。他与郎世宁一起学习西方油画中的平面透视和明暗着色方法。在这张专辑中,丁画了一张王羲之书的扇面图。人物面容开放,衣服皱巴巴的,颜色也污迹斑斑。它们精致而微妙。它们描绘了右军对卖扇子的老妇人的同情,但没有人注意。于是她在扇子上题字,价格提高了一百倍。署名“陈冠鹏”,盖有红色“画”印。
《魏晋《王羲之书扇图》中记载:“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我曾在稷山看见一位奶奶拿着六角扇出售。”奚之隐对奶奶说: “可是王友军写了一封信要一百个铜钱。”“正如奶奶所说,人们竞标。”有一天,奶奶又见到了奚志,让他写下来。兮知笑了笑,没有回答。”
*译: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他曾在稷山看到一位老妇人在卖六角竹扇。王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写了五个字。老太婆一开始有些生气,王羲之就对老太婆说:“只要你说是王友军写的,就可以卖几百块钱。”老妇人照他说的做了,结果果然如此。人们争相购买粉丝。几天后,老太婆来找王羲之,请他再写一遍。王羲之笑了笑,没有答应。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去赶集的路上,偶然遇见一位在街上卖扇的老妇人。当他看到老妇人憔悴的面容和艰苦的生活时,他对她感到怜悯。于是王羲之泼墨,在扇面上写下了飘逸洒脱的书法。这一举动瞬间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纷纷驻足观看,惊叹不已。
王羲之书法造诣深厚,被誉为“书圣”。他的字迹自然受到人们的追捧。那些原本普通的扇子,立刻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而变得无比珍贵。人们争相购买,没过多久,老太婆的扇子就被抢购一空。
这一幕生动地展现了名人效应在古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力。王羲之的名气和才华不仅使他的书法作品价值连城,而且无意中帮助了一位生活贫困的老妇人。这种效应在古今社会都有相似的表现,可见名人效应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用户评论
我平时很少参加这些促销活动,总是感觉买的东西最终都用不上。这次看你提到的揭秘,让我对618更加了解了,原来是这样子的!感觉有些套路,下次还是谨慎购买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太对了!每年618都会被各种优惠宣传迷惑冲动购物,最后结果就是一屋子闲置货。真的要理性消费,别再中了他们的营销套路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有人说出来了!每次618我都被这个“狂欢”气氛裹挟,买了一种又一种不必要的东西。这次看了你的文章,决定今年只买真正需要的物品,摆脱冲动的购物习惯。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618的套路越来越深,早就在网上看到他们提前就开始宣传了,各种秒杀抢购,让人眼花缭乱!其实很多产品都是虚价,最终还是需要仔细比较才能找到性价比高的商品。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618是这样玩儿的!看了你的分析才知道我的购物习惯原来是被“影响”了。以后还是要理性消费,按需购买才是最重要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很佩服商家们的营销策略,但也希望他们能够更加诚实透明,而不是把消费者当成可以随意操控的目标群体。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揭秘文章很有深度啊!让我对618的促销套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看来真的需要在购物前做好功课,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一直认为618就是各种优惠价格,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花里胡哨”的营销手段。看完这个揭底文章,感觉心有所安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618确实是越来越疯狂了,商家们都想趁机赚快钱,消费者也要学会辨别真实性和虚假促销活动之间的区别。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是理性消费好!购物狂欢可以玩得开心,但不要让自己陷入过度的消费陷阱之中。要学会用自己的判断力去选择真正合适的产品,而不是盲目跟风买东西。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618的时候购买电子产品的人,特别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这类,因为价格会比平时便宜好多!这篇揭秘文章让我对商家促销套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后我会更加谨慎选择自己想购买的产品。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很多时候商家在宣传优惠力度上,确实没有明确地标明促销对象范围。消费者往往会被“限量秒杀”和“闪电抢购”等词语吸引,忽略了实际情况。建议大家在购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商品详情页,并关注商家售后服务保障机制。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真是太让我振奋了!我之前很多次都被618的促销手段给迷惑住了,买了好多没用过的东西,浪费了不少金钱和时间。希望以后商家能够更加诚实,以产品质量为核心,而非单纯依靠各种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种揭底文章之后,我觉得消费者更应该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不要被商家“套路”所左右。一定要多做功课,对比不同品牌的商品价格和功能,理性消费才能真正保护自己利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618的营销手段确实越来越精妙,让人分不清真是优惠还是故意误导。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要被短暂的促销活动所冲昏头脑!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说618是“套路”满满,但也不能忽视它为消费者带来的便利性和机会。只要掌握正确的购物技巧和方法,相信我们还是能从中获得一些实惠和乐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是喜欢618这种狂欢氛围的感觉!折扣力度虽大,但也让人更享受购买的过程,毕竟这些都是我心仪已久的物品,在618期间能够以优惠价格入手,确实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