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去旅游

北京胡同游:探寻胡同根源,感受文艺浪漫,追寻名人故居,品尝京味美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京胡同游:探寻胡同根源,感受文艺浪漫,追寻名人故居,品尝京味美食,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北京地区域名”

这里

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展示

充满老北京韵味

生活图画

他们是来北京的游客

了解北京文化

感受京味生活

值得一去的地方

01

砖塔巷

资料图

万松老人塔信息图

-庄塔胡同-

北京胡同的根源

砖塔胡同位于西四南街,早在元代就已出现。元代李好古着《杂剧》《张生煮海》 有云:“到杨市一角砖塔胡同总店来找我”。北京历史上有多少条胡同?民间有句俚语:“大巷有三千零六条,小巷之间有竞争”。如果追溯到元代大都,可考的胡同只有一条,就是砖塔胡同,而且它的名字七百多年来没有变过,所以罗哲文老师称它为“北京之根”胡同”。

万松老人塔

庄塔胡同东口有一座万松老人塔,庄塔胡同由此得名。万松老人塔始建于元代。该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时增至九级。现在的塔是1927年叶公绰等集资重建的。塔高16米,八角九级密檐式。清塔包围着元塔。其古朴、典雅、精致、精致。是北京现存唯一的密檐砖塔。

正阳书店

正阳书店正门

砖塔胡同万松老人塔下有一家书店——正阳书店。是目前北京唯一一家只销售北京文学书籍的专业书店。正阳书店是北京文化遗产建筑活化再利用的成果。如今,它已成为读者和社会的重要文化窗口,成为热爱北京历史文化的中外读者的家园。

正阳书店内景

正阳书店的网红猫“砖大师”

鲁迅故居

1923年7月,鲁迅与周作人产生“兄弟嫌隙”,于是与妻子朱安搬到砖塔胡同61号。此后一直到1924年5月搬进新居,鲁迅就一直住在砖塔胡同的这个小院里。小院里的条件很艰苦,但这并没有阻止鲁迅老师不断写作。在砖塔胡同生活的九个多月期间,他整理了《嵇康集》,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卷,创作了《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等作品。

张恨水故居

张惠小说大师张恨水,着有《金粉世家》、《春明外史》、《啼笑因缘》、《东北四连长》等众多作品。时代的声音。抗战胜利后,张恨水回到北京,任副刊《新民报》经理兼主编。后来他在砖塔胡同买了一套小四合院,门牌号是43号。从那时起直到1967年春他生命结束,张恨水一直住在这里。

02

五道营胡同

武德威营、五道营

五道营胡同位于北二环,西临安定门内大街,东临雍和宫红墙。

五道营明代属重教坊,驻有守城军营,称五德卫营。清代,满族旗人根据“武德”的读音,将其改名为“五道营”。乾隆以后,这里胡同的面貌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后,这条600米长的胡同里共有69个院落。 1965年地名整顿时,正式定名为“五道营胡同”。

北京最有艺术气息的胡同

灰瓦红门,门墩自行车,鸟笼鸽哨,五道营胡同保留着老北京的韵味。与此同时,五道营胡同也在开发中,慢慢演变成一条文化胡同。

如今的五道营胡同,不仅有文艺咖啡馆、书店、酒吧、餐厅、甜品店、服装店、画廊,还有老北京的居民。你会看到穿着时髦衣服的年轻游客和外国游客,也会看到穿着睡衣的叔叔阿姨聊着家常事。

夜幕降临,巷子两旁的店铺橱窗亮起灯光,褪去喧嚣,营造出更加平静、温馨的氛围。各家酒吧迎来了高光时刻,年轻人在这里欢声笑语,成为放松身心的乌托邦。

宁静、文艺、慢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集中在这条小巷子里。五道营胡同正在以不同的风格讲述着老胡同的新故事。

03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的名字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起朝内南大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因曾住有石姓富豪,故名石家胡同。

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

史家胡同24号是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的所在地。原为民国才女凌淑华的故居。当时,凌叔华经常在自己居住的院子里举办文化聚会,被称为“夫人家大书房”。齐白石、徐志摩、胡适、周作人等都曾在此下榻。后来,凌淑华女士的后人将四合院产权转让给街道办事处,并提出将四合院用于公益用途,史家胡同博物馆由此诞生。

2013年10月,史家胡同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7个常设展厅、1个临时展厅和1个多功能厅。常设展览浓缩了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和胡同生活。

“又一个天才”

史家胡同56号院被誉为“又一人文艺术”。

北平和平解放后,刚刚进城的华北人民艺术团选择了史家胡同56号(今史家胡同20号)作为工作地点。 1950年,华北艺术团更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史称“老人艺术”)。 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与“老人艺术”话剧团合并组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话剧专业演出。成立大会在史家胡同56号召开,曹禺被任命为首任理事。 1955年王府井大街建成首都剧场后,人民艺术剧院迁入。史家胡同56号成为仁艺员工宿舍。焦菊隐、夏淳、苏志等人曾在此院居住。人艺早期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曾在这里排演。

现代教育的开端

史家胡同59号是史家小学所在地。它是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祠堂旧址,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清雍正二年(1724年),在石家胡同59号院设立“左翼宗学”。当时只录取八旗镶黄、正白、象白、正蓝四个左翼旗人的子弟。 1909年,清政府利用美国返还的庚子赔款,在史家胡同设立美国旅行事务处,专门选拔留美学生。

后来,旅游事务办公室迁至清华园,成为清华大学的前身,史家小学则在史家胡同59号学校设立。

04

南锣鼓巷

“亚洲最好的地方之一”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街,南至平安街。宽8米,长787米。与元代同时建。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资料图

南锣鼓巷东西两侧有八条胡同,整齐排列成“鱼骨形”。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元代胡同、庭院肌理的传统棋盘式民居区。规模最大、品位最高、资源最丰富。也是一座极其富裕的老城区。北京风格的大街小巷。

资料图

2009年,南锣鼓巷以其独特的京味文化内涵和特色店铺蜚声海外,被美国《北海》评为“亚洲最好的地方之一”。

老北京小吃步行街

南锣鼓巷附近有很多美食、小吃店,游客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姚记炒肝、方专场炒面、文宇奶酪是三间各具特色的美食店。

姚记炒肝

市场上流传着“想吃炒肝,就从鼓楼转角”,说的就是姚记炒肝。炒肝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煮肝”、“炒肺”发展而来。是以猪肠、肝等为主料,大蒜为辅料,淀粉勾芡制作而成的北京小吃。它有闪亮的汤。酱红,肝肠肥美,味浓而不腻,稀而不浓。炒肝是姚记的招牌菜。将干粮和淀粉糊煮至粘稠如胶。肥肠滑而不软,味道相当不错。

总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街311号

方庄厂69号炒面

方庄场69号炸酱面于2011年开业,曾两次上榜《时代周刊》,成为“巷子里的米其林”。为了保持“炸酱”的纯净,老板坚持每天早起,亲自制作“炸酱”。店里还有自制的辣椒油和腊八蒜。腊八蒜脆嫩青绿,辣椒油香辣浓郁。对于前来吃面的食客,可以按需自助。这家店除了老北京人经常光顾外,还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成为方庄场胡同一道靓丽的风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方砖厂胡同1号

文宇奶酪

2004年,第一家文宇奶酪店在南锣鼓巷开业,销售老北京的宫廷奶酪。这种奶酪与西方奶酪不同。它是用鲜奶和糯米酒混合烘烤而成,赋予其“冻玉”的形状和质感。文宇奶酪创始人田文宇表示,从煮奶到煮奶、酿酒、发酵、送入烤箱,除了烤箱外,其余步骤基本保留了手工加工工艺,产品具有多年来坚持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致力于让消费者满意。消费者可以吃到健康、高品质的产品。

总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49号

名人故居

南锣鼓巷曾经是达官显贵、文化名人的聚集地。明末清初重臣洪承畴,清末名将僧格林沁,以及近代北洋军阀金云鹏、国画大师齐白石、文学巨匠茅盾,都是这里的居民。

绵绵胡同39号是金云鹏故居;后园恩寺胡同7号曾是蒋介石的宅邸,原是清代庆亲王二儿子载旻的宅邸;后园恩寺胡同13号是茅盾故居;胡同13号鱼儿院曾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居;帽儿胡同35号、37号院曾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

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南锣鼓巷不仅保留了历史悠久的巷子、青砖灰瓦的庭院,更因这些名人故居的存在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印记。

用户评论

没过试用期的爱~

昨天就去看了北京那些老胡同,环境真是太棒了!特别喜欢那种古老的建筑风格,让人感觉时光静止了。听说很多名人在这里生活过,还拍了很多电影呢,我晚上要回去仔细看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又落空

北京胡同游太经典了!我喜欢那些精致的小院和古色古香的房间。品味京味小吃的时候,听着老先生讲故事,真是让人感觉时光流逝得那么缓慢而美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这次北京旅行玩得很开心,体验了一次“北京胡同游”, 看到那些古老的历史建筑和传统的院落风格,感受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也品尝到了正宗的京味儿美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致命伤

说实话,我对“文艺浪漫”这个说法有点保留意见。虽然胡同古色古香,但我感觉空气挺闷热的,而且游客太多了,感觉不太像是一个放松休闲的地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北京胡同游确实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歷史底蕴了!那些老房子的故事,名人故居的回忆,都让我印象深刻,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去走一遭。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情i

想去探寻胡同之根,可是听说很多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商业化场所,感觉有点失望,希望北京能妥善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迹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鹿先森,教魔方

作为土著北京人,我对胡同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怀念过去的生活氛围,另一方面又担心过度开发会破坏它的根源。我希望北京胡同游能够兼顾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铁树不曾开花

我住在北京的老城区,经常会在闲暇之余溜达胡同,那里的生活节奏慢很多,也很有特色,不过现在随着游客数量增加,许多商家都变成了观光性质,原有的情调有点变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炙年

去老城区的胡同喝一杯茶,听老年人谈天说地,那种安静又温暖的感觉真的令人放松。希望这份宁静能一直保持下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身上有刺,别扎我

昨天和朋友一起去做了“北京胡同游”,体验感真的好棒,我们沿着窄小的巷子走着,仿佛穿越回到了老时代的北京!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ok绷遮不住我颓废的伤あ

太推荐北京胡同游了,那里有很多小店可以买到当地特色的工艺品,还有许多历史遗留的小吃摊位,味道超级正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独角戏°

虽然有点拥挤游客多,但胡同里的文化氛围还是让我很感动。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深入探寻更深处的胡同故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写薰衣草的香

听说在北京的一些胡同里还有很多名人故居,我特别想去看一下,感受一下那些历史人物留下的痕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荒唐

感觉“文艺浪漫”的标签有点过于浮夸了。胡同的魅力更多的是在于历史和生活的沉淀,需要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人,只适合好奇~

北京胡同游确实很值得一去,感受古老建筑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希望这些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萌萌

胡同里的老北京特色的小吃太好吃了!尤其是豆腐脑和豌豆黄,味道鲜美地道,让我忍不住多吃几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楼买醉

下次有机会可以带家人来体验一下“北京胡同游”,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可以在其中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