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湖南省地名与区划学会
原始版本《湖南古镇》 2022 年8 月发布
长沙市硚口镇
硚口古镇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和湘阴县交界处。东临湘江大堤,北临樵江,是樵江入湘江的入海口。这是一个典型的渔村。车船可南行北,交通便利。它是长沙县北部一个古老而繁荣的集镇。现为硚口镇镇政府驻地。现辖硚口社区及柳林江、大龙尾等7个村。该镇东与铜官街道隔湘江相望,南与靖港镇相望,西南与宁乡市接壤,西北与益阳市接壤,北与湘阴县接壤。总面积44.37平方公里。
关于桥口地名的由来,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因三国时期小乔曾在此居住而得名,但没有历史证实。巧口曾名巧口,巧合的是,小乔也姓乔。硚口河原名柳林河。相传“三国周郎赤壁”时期,吴军驻扎越州,周瑜在前线指挥战斗,并将爱妻小乔安顿在柳林河口。杜牧诗曰:“铜鸟泉锁于二桥”,《三国志》就是“二桥”。据史料记载,二乔是东汉太尉乔宣的女儿,所以“乔”被误认为是“乔”。然而,后人仍然选择用“小乔”这个温柔的称谓来搭配这位美丽的女子。
硚口镇(乔玉平摄)
民间还有一说法:因集镇三面环水,入口处架有“石桥”,故名“硚口”。因“巧”字生僻,遂改为“巧口”,后又细化为“巧口”。清初谷祖舆着《湖广六中》卷八十:“桥口镇,为益阳桥江入海口。五朝后周广顺二年(952),王逵等攻潭州。 (长沙)从朗州(常德)),从益阳到硚口,湘阴到潭州,那里现在有硚口镇巡检司,据记载《读史方舆纪要》:“长沙西北有硚口巡检司”。位于益阳市桥江河口。”“这应该是“桥口”地名的由来。
建国后,该镇辖上河、中河、古正、界龙、一铺、大全等8个居民组和1个蔬菜生产队。 1950年,改为区属镇。 1952年改为县属镇,有商店107家,摊贩42家,手工业72家。至今仍是望城最繁华的集镇之一。 1954年,新建加固防洪堤12.5公里,高度提高到38米。 1956年并入井冈镇。 1958年划归井冈人民公社桥口集镇大队。 1960年,井冈变电站接通供电。 1964年,建成硚口110kV变电站。
1975年,长沙轮渡公司开通了长沙至硚口的客运轮渡。 1976年,对老街进行整修,修建了长2000米的新街,全部铺有沥青路面;还修建了一座容量为100吨的自来水塔。同年,开挖泥湖分洪,修建硚口防洪闸。集防洪、排水、发电、交通、航运于一体。 1978年9月竣工,结束了历史性的洪涝灾害,开创了硚口的新篇章。交通运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85年4月20日,撤销硚口乡,设立硚口镇。如今,旧街格局依然存在,古正街、百首街、横街等老街已恢复。
明《明史地理志》记载:“长沙县城北九十里硚口镇,原有三仙堂,祀屈原、贾谊、杜甫。元朝时,该城人黄旦,在此设立义学,赠予樵江书院。”因此,硚口被誉为“三贤”。
唐代大历年间(766-779年),无家可归的杜甫从蜀中来到湖南,打算取道潭州去见故友、衡州刺史魏志进。因此,湖南长沙望城有幸迎来了这位永恒的诗人。
杜甫离开四川三峡,泛舟江汉。他首先登上了洞庭湖畔举世闻名的岳阳楼,写下了“吴楚东南吴楚,乾坤日夜浮”的著名诗句。随后驶入湘江,到达硚口,此时已是长沙北界。距长沙以南六十里。杜甫写下第一首入长沙诗《一统志》:
老北京远在沙漠中,回来的路被耽搁了。
余生临水国,夕阳迎春花。
树密蜂乱早,河泥轻斜。
贾生骨头烂,愁近长沙。
诗中记游记、描绘风景、抒发感情、交融情景、歌叹连贯,浑然一体。欢乐与悲剧是交织在一起的。近长沙惜贾谊,伤人亦伤己。末了一声叹息,“悲伤临近长沙”。杜甫怀着凄凉悲凉的心情进入长沙。
从此,硚口的名声远播,吸引了无数诗人游览赋诗。比如与杨万里、陆游、游淼并称“南宋四大诗人”的范成大,有诗《入乔口》首:
马头欲向东,船欲向西。洞庭口的晚上很冷。
分居三年后,我的儿子就离开了。千里独行,我将提早老去。
忆响水江佳人梦,西望剑门诗。
我老时在立亭不流泪,但今日世界末日我仍流泪。
历代“用杜工部韵”的诗篇不下百首,但无一能超越杜工部的。清代乾隆年间学者唐仲勉有一首较好的诗云:
湘北湖近朱古如,湖东云水赊。
铜官初来时,玉帽上缀满鲜花。
村镇孤灯直,岸边小树斜。
因为怀旧的风景,落雁前往长沙。
诗中的“玉琪”指的是硚口以北的玉琪山。相传屈原被逐出沅祥时曾居住于此。杜甫的诗中提到了“甲生”。屈原、贾谊、杜甫交织在一起,故古硚口镇有“三贤殿”来纪念和祭祀屈、贾、杜。屈原和贾谊是否去过硚口,无从考证。屈原和贾谊应该是被杜氏带到硚口的。
三鲜堂(陈贤书摄)
侨江书院(陈贤书摄)
巧江书院建于三仙堂。元代徐友任《乔口别游子明》记载其来历说:
桥江书院里,宋朝建国后,高壁的席位变得空荡荡,义乌的声音也随之停止。星霜更替,但仍存旧根。风雨落下,树木变成茂盛的草。义人耻于独事,士人叹无道。领导者黄文福先生以古人为师,以提升和毁灭为己任。置地建亭,安居,问经,渐识晋风。一栅不够,九尺就完。十尺桌才完成,万题未完成。十宫必有忠信,即使连在一起,也能结成帷幕;人流可如江河,望迎客可泄入海。吾将见风俗变,金朝卑鄙而人人仁慈;重义重利,英雄出民间,共成大事,群贤有士。
桥江书院建成后,徐友仁又恢复了古风《修乔江书院疏》。前四句说:
朱、张、朱、斯,点点滴滴都触及祥。
源远流长,引导绵长。
徐友仁(1286年—1364年),又名右任,元代河南省彰德府汤阴县人。元延佑二年(1315年)进士,官至参赞以省事。元统二年(1334年)拜政事尚书。至正六年(1346年),召为翰林院学士。改监察御史中丞、集贤大学士。回到中书左丞,立为太子左裕德。有《题乔江书院》 《圭塘小稿》。 2012年重建三仙堂、桥江书院。
万寿宫(陈贤书摄)
昔日,硚口是该地区寺庙、祠堂数量最多的地方。有记载的有万寿宫(江西会馆)、乾元宫、建元寺等23处,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于水陆交通便利,硚口镇自唐代起就成为繁荣的集镇。镇上文人云集,歌舞盛行。曾有“长沙七万户,硚口八千户”之称。可以想象当时硚口的盛况。建元寺剧场连云说道:
看这里古人的生动写照,却看不出衣服是假的;
当我来到这里时,我希望你能设身处地为我着想,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清代至民初,桥口的鱼铺、蛋铺、粮铺以及铁、木、竹、棕、伞铺等发达。硚口最多时有七十多家店铺。商业繁荣,经济活跃。 1949年,这里有居民3500余人,工商企业300多家,其中粮店9家,造船公司18家,原木、铁木业20多家,雨伞店3家,棕榈业5家。建筑面积47975平方米。
硚口是长寿之乡。镇上原有一座著名的古牌坊,称百年牌坊,牌坊上刻有乾隆皇帝的“圣旨”。百年牌坊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刘广仁所建。《至正集》载:“刘广仁,康熙庚午(1690年)至乾隆庚戌(1790年)生,一百零一岁,任职五朝,请建牌坊。”牌楼位于古正街万寿宫前,四柱三柱。层。最上面一层有“圣旨”二字,由两条龙紧紧托着;第二层刻有“白石流芳”四个大字;第三层刻有“流光人百岁方”六个大字。四根柱子下有两只石狮、两只石象。有一份《长沙县志》的副本。从乾隆五十五年算起,被冠名的百岁老人就有30余人。
用户评论
小时候去过乔口镇几次,印象里就是古老而安静的环境,很有年代感,现在还能保存下来真是太好了!希望能多些宣传,让更多人认识这个充满古 Charms 的地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南古镇啊,每次去都像穿越似的!长沙的乔口镇我还真没去过,有机会一定要趁着周末去看看,体验一下那里的古色古香和老街生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历史很有兴趣,听说乔口镇非常有文化底蕴,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当地民俗、建筑等方面的介绍。那些古老的房屋和街道一定很美!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印象里长沙乔口镇就是个小小的村子,没想到他还有这么多值得一去的景点?最近正想找地方休息放松呢,看来乔口镇是个不错的选择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有些宣传不太准确,我觉得乔口镇更像是一个乡下的小镇,虽然环境不错但并不算特别出众或者吸引人。建议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游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沙本地人,对于乔口镇的印象就是小时候上学时路过的地方。感觉越来越商业化了,很多传统的东西似乎都消失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期待去体验一下真实的生活气息,乔口镇作为古老小镇应该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美丽之处吧!我希望不要过度开发破坏当地环境,保持原来的风格。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照片确实很有年代感,希望湖南古镇的保护和传承能够更加完善,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到这些文化遗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好,详细介绍了乔口镇一些主要景点,图片也很吸引人,我已经把链接发给了我的朋友,一起想去探索一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位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人,我认为保护古镇非常重要。期待湖南古镇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让古老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乔口镇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是我很担心过度旅游可能会破坏它原本的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希望政府能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确保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中没有提到很多关于乔口镇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的介绍,这对于吸引游客来说还是有些不足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住在长沙市区附近,之前一直没机会去探索周边的古镇。看到这篇博文后,感觉乔口镇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周末一起去看看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古代建筑很有好感,希望以后有机会去参观乔口镇那些古朴的房屋和街道!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近正计划来湖南旅游,这篇文章让我对乔口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来必须把它安排进行程中!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这样的文章,能够让人了解到家乡的文化底蕴,也让我更有归属感。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建议除了文字描述外,可以添加一些视频或者VR体验,让大家感受到乔口镇的真实场景和氛围更直接!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