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揭秘三国历史转折点:重大战役塑造的王朝兴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场官渡之战,发生在北方,现在的河南省中牟县,紧挨着郑州,这一场可以说是曹操的赌徒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都知道曹操的起步除了自己是个官宦家的有志青年外,最主要的是,年纪轻轻地就在镇压黄巾起义中立下了军功。之后更是刺杀大国贼董卓,一举闻名天下,然后的他开始积蓄力量,渐渐成了一方霸主,只不过现在天下最牛的还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河北的袁绍和扬州的袁术都是一家的,只不过关系没有那么好。
过了几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汉高祖刘邦说了,非刘姓不能封王,所以现在这些各方豪杰都是各种侯爷。为什么曹操可以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地盘呢?其中国主要一点就是当时最大的两个城池都被毁了,长安和洛阳都被大火烧的啥也没有了。有了天子这个明晃晃的招牌,曹操做什么都可以,因为曹操可以通过让汉献帝来发出诏令。本来曹操所在的地方就是四面环敌,内部还有一个不安分的刘备,所以在官渡之前,曹操手里只有一张王牌-青州兵,那个赫赫有名的虎豹骑还没出现呢,因为最重要的战马,现在曹操手里没有。但是,袁绍不同,尽占河北之地,不是现在的河北省,而是黄河北岸的广大土地。
袁绍用的就是类似清君侧的名义,征讨曹操,起兵十万。曹操呢,只有两万人马,两只队伍在官渡,相互对峙,分立黄河两岸。本来呢,曹操是绝对的弱势,不仅仅是兵力上,还有战争的持久力上,曹操现在的屯田令,刚刚实行没多久,其实战争储备没那么高,现在还有一个名义上的朝廷,俸禄什么的也得靠曹操。但是,曹操敢赌,听了自己谋士的建议,在战争进入最难的相持阶段后,曹操亲率骑兵和步兵五千人,携带干草,奇袭乌巢,烧其辎重,直接烧毁袁术的所有粮草,最后大败袁绍,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为之后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而曹操敢于直接赌乌巢的防守薄弱,也是十分大胆的。
第二场大战,赤壁之战,火烧战船
作为三国中,最为精彩的一段,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研究,赋诗更是不知几何,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更是天下皆知。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到底这把熊熊大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呢?
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之后北征乌桓,直接统一了北方,使得他可以更加专注于南方的势力了,此时的南方,荆州刺史刘表死了,本来刘备准备接手来着,以前他就干过呀,徐州刺史陶谦死后,就让此时的刘备做了徐州刺史,可是刘备是个好人,收留了天下猛将吕布,最后被吕布赶出了徐州。现在刘表死了,刘备要是能做荆州刺史,那就又有了自己的一块地方了,可是这一次没能如愿,刘表手下的人推举了刘表的儿子做了刺史。
曹操安顿了好了国家,带着自己的天下无敌的步兵,还有刚练出来的水军,南下准备进攻荆州,收取这个天下必争之地。一旦曹操成功了,刘备可就是再也没有地方跑了,即便自己手里现在有着卧龙和凤雏,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他只能联合江东的孙权。孙权呢,也知道联合起来,利大于弊,毕竟要是赢了,自己趁机占领一部分荆州之地,做自己进攻北方的跳板。
现在大boss曹操率军南下,荆州这个乱象,曹操可以说是时机恰到好处,谁知道三国中第一个提出的三分天下的鲁肃建议孙权联合刘备,而刘备这一方面,求之不得,本来这时候,刘备就是最弱小的,又不想投降曹操,毕竟曾经刘备是从曹操那里偷跑出来的。现在联合孙权好像也是唯一的选项。接着就派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代表去和孙权商量细节了。
孙刘联军,曹操陈兵长江,曹操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北方士兵,水军太少了,而为了让士兵适应渡江作战,曹操让士兵在船上操练,可是为了缓解士兵的不适应,居然下令铁锁连舟。而千里迢迢来到南方的士兵,水土不服,好多都生病了。而黄盖又建议周瑜行火攻,毕竟周瑜是孙刘联军的总指挥。谁曾想真的就一击而中,直接烧毁了曹操的战舰,孙刘联军乘胜追击,直接让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力南下,为刘备和孙权的发展赢下了宝贵的时间。
第三场,夷陵之战,火烧连营
这才是真正的三国大战,因为这时候三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大boss曹操已经不在了,儿子曹丕上位,直接让汉献帝回家养老了,禅让给他,做了魏国的皇帝,汉朝正式结束。刘备一看,自己也称帝,南方的孙权也称帝,正式进入了三国时代。
本来呢,三个国家都好好的,小打小闹,挺好的,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此时的蜀汉,已经是要地盘有地盘,要人有人,刘备终于是把自己的事业建立起来了,创业度过了艰难时期,现在应该大力发展内政了。可是远在荆州的关羽出事了,擅自出兵,直接发动了襄樊之战,虽然名震天下,却被孙吴直接背后偷袭,不仅丢了地盘,自己也被吕蒙所杀。刘备和张飞坐不住了,要起兵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倾尽全国之力,结果还未出师,三弟就被两个守卫砍了脑袋,投降东吴了,刘备怒火更盛。
刘备在益州也就是四川,这里是长江上流,顺水而下,依靠水军的犀利攻击,直接就攻入了东吴的内部二三百里,然后,两军就进入了对峙阶段。本来呢,蜀汉的军队都在战船上,为的就是机动性强,而且蜀汉水军也相当厉害。可是呢,对峙从正月到了六月,这时候正是夏季,长江上的闷热,让士兵的都生病了,刘备只好下令弃船登岸,在山上扎营,形成了百里的联营,而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几乎都是木头和茅草。孙吴的总指挥,陆逊直接行火攻,烧了蜀汉的军营,而且因为是连片的,几乎无法救援,刘备直接全军覆没,少数人逃回了白帝城。三国鼎立局面就此形成,此后四十多年,再也没有发生发的变动,直到司马家族彻底崛起。
整个三国的前半段,这三场精彩的大战,直接演绎了三国最为辉煌的时代。之后就是诸葛亮的数次北伐,曹魏的内部斗争,孙吴的继承人问题,再也不如之前这么精彩。而这三把大火,直接烧出了一个绚丽的三国。
用户评论
真的很有意思!我一直觉得历史上的战争都离不开火把这方小助力,你说的很对,比如赤壁之战,如果没有大量的火船烧的襄阳和曹操军营,那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同意你的观点。其实在古代战争里,火的作用确实非常巨大。可以起到震慑对方、破坏敌方后勤,甚至直接造成敌人伤亡的作用。三国时期,很多战役都离不开火的帮助,比如赤壁之战,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等,都是离不开火的辅助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很有意思!以前只知道三国演义里各种战争打得火热,没想到火在这些战役中的作用如此重大。现在看来真的要感谢那些把火的运用发挥到最高级的士兵和武将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你的结论有点绝对化啊。“大火才是真正的主角”其实显得夸张了一点。三国的每一次战争成功都离不开各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比如战略部署、军事才能、士兵勇气等等,火只是其中一种关键要素,不能说取代了其他的重要因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三国演义里很多细节描写比较偏向于戏剧性,例如火的作用就夸张了一些。我认为现实中的战争更加复杂,需要考量各种因素,而并非仅仅依靠一把火就能决定胜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认同你的观点,尤其是在防御战方面,大火确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运用火攻策略,不仅有效地阻挡了曹军前进,还成功击溃了其主力,扭转了战争局势。这就是火焰的力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让我对三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火不止是一种武器,在战略决策方面,也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真是太精彩了!强烈推荐给喜欢三国的朋友们阅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大火确实在很多战役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不能否认的是,英雄和战术的发挥也至关重要。三国的无数战争之所以精彩纷呈,正是因为这些英雄人物运用的智慧和勇气与火焰共同交织演绎了历史的风云变幻。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读起来真是一绝!让我对三国战火与战争策略有了全新的认知。原来一场战争中,火不仅是破坏的象征,还能成为一种战略武器,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很有深意!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火确实可怕,但总觉得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战争中的因素复杂多端,光靠大火并不能决定胜负,还需要战略、战术、将领指挥、士兵士气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才能赢得胜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的看法是,战争残酷不仅仅体现在生与死上,更体现为各种力量的交织和博弈。比如火虽然可以带来巨大的破坏,但也可能被用于抵御侵略、维护国家安全等善 amaçlı.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些偏激了,大火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三国时期,战争的结果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将火作为 “主角” 确实存在一定的失衡。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有意义的讨论!以前一直以为火只是战斗中的辅助手段,没想到它竟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战事的主宰者。的确,一场战役中,火的作用不可忽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观点很新颖,让我对三国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赤壁之战,火攻击策略确实非常有效。这文章让我想去了解更多关于火在古代战争中的应用情况!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同意你的看法,大火确实是影响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焚毁敌方军营、粮草等物资,还可以造成心理恐惧,进而影响作战意志。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火焰场景的戏剧性,往往能把战场的紧张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虽然文章说火是大主角,但我觉得更多还是在于火的作用与叙事技巧的完美结合才更能够触动人心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大火带来的破坏力不可忽视,它不仅可以造成惨重的损失,还会对后勤和战略补给造成巨大的影响。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也更加认识到火的可怕力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