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推荐一条晋北小古建筑路线,花三天时间看看隐藏在乡村的传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代表着中华文明和历史的精髓,而附着在建筑上的彩塑、壁画是我们了解古代艺术的重要媒介。山西省古建筑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数量可观的唐、宋、辽、金早期建筑,让我们一睹中华文明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加入“中国建筑学会”,这是一个研究中国建筑的学术团体。 1937年抗日战争即将爆发时,他们奔赴山西各地寻找、绘制中国古建筑,为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用三天的时间重温老师们考察过但尚未发现的国宝和古建筑。欣赏唐宋金时期的建筑、雕像、壁画,感受山西现存早期建筑的精髓。
(去看看隐藏在晋北乡村的传说吧)
此行我们将欣赏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彩塑、壁画、碑刻,南禅寺我国最早的寺庙彩塑,弘福寺精美的宋代彩塑,精美的金代寺庙壁画燕山寺、公主寺华丽的明代水陆壁画,慧济寺精湛的宋代雕塑,金洞寺的宋代角殿和小木龛。
我推荐的行程路径:
第一天:太原金东寺慧济寺崇福寺住宿朔州
第二天:公主寺燕山寺阿育王塔代州文庙汴京塔苏米代县城
第三天:佛光寺延庆寺南禅寺弘福寺太原
(金东寺)
金洞寺:宋代转角殿,精美小木作
金东寺位于忻州市西北20公里处。距离不远,但已经很荒凉了。山坡上稀疏的树木在春天里绽放了花朵,这是唯一的生命。金东寺虽然不大,但宋、明、清各朝的建筑都聚集在这里。尤其是宋代文物十分罕见,值得一去。不过,目前尚未对公众开放,也未售票。能不能参观就看你的运气了。
金东寺始建于北宋。金东寺原由上、中、下三寺组成。上寺金光寺在龙门山半山腰,中寺铁头寺在龙门山洞内。三座寺庙相距约五英里。遗憾的是,上寺和中寺都只剩下废墟。无法验证它何时被销毁。唯一保存完好的就是下院的金洞寺。
不对称的寺庙布局错落有致,单体建筑错落有致,而且寺庙内的建筑都朝向同一个方向,有点神奇。寺内山门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菊花树、一株梓树,象征着生生不息的“春秋”岁月。中轴线上有山门、果殿、文殊殿三层。郭殿旁边是钟楼。果殿与文殊殿之间的平台左右两侧分别是转教殿和普贤殿。文殊殿两侧是三教殿和窑洞。
(金东寺)
金东寺最有趣的殿堂是角殿。据殿内碑文记载,始建于不晚于北宋元佑八年。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低檐柱,斗拱。所占比例较大,其梁结构、铺砌具有宋代建筑特点。
殿内两层木楼阁式神龛,完全按照木结构建造。梁、柱、铺、檐齐全。其做工细致,装饰精美。是宋代(一说金代)小木工艺的杰作。木亭构件齐全,工艺精湛。每一次的倾斜和彩绘,都展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风采。
(金东寺)
木阁位于殿堂中央的四根金柱之内。底座上的木雕从上面的地板开始是三层波浪形的。有人称这个基地为《营造法式》中提到的“芙蓉花瓣帐篷基地”。文殊殿建于明嘉靖七年。正殿斗拱华丽,如意头呈卷头式仰起,头顶龙头式舞动。
殿内有恒、哈将军壁画两幅,具有明代绘画风格。文殊代表智慧。金东寺现存两座大殿,建筑手法巧妙,具有明显的王朝特色。当你在拐角处遇见他们时,你就会一见钟情。三教殿重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殿内原有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的塑像。三位宗教领袖雕刻在一起,并以三宗教殿命名。
(慧济寺)
惠济寺:宋代彩塑极品,明代壁画
慧济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连家岗村。来太原探古的朋友一定要来!在一个村子里一座不知名的小寺庙里,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还能看到这么精美的雕像。只有山西能做到吧?
据慧济寺明代碑刻记载,该寺始建于唐代,基基残存于宋元时期。原来的“正殿三联,南殿三联,伽蓝寺二联,东廊三联,西廊三联,钟楼一联,后廊三联”。山门。”现仅存山门、文殊殿、观音殿、伽蓝殿、东西楹联。侧殿、钟楼尚存。
(慧济寺)
其中文殊殿是慧济寺的主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这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建筑。主体虽为明代建筑,但宋风依然存在。进入寺门后,左侧是明代遗迹观音殿,殿内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元明时期彩塑。中间是水月观世音菩萨金身像,周围是佛教的珞珈山;两侧为十二圆觉菩萨,包括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等。
个人感觉十二圆觉菩萨有浓郁的边塞风格,动作非常随意。这与晋祠内雍容慈悲的侍女像和长治法兴寺丰腴华丽的雕像完全不同。甚至有点草原风格。同时,当壁画和雕像结合在一起时,很多菩萨背后都有身光和佛光,非常漂亮。
(慧济寺)
文殊殿是慧济寺的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顶。梁结构规则、简单。没有鹅卵石或草框。该计划是通过减少或移动柱子来构建的。内部空间宽敞,结构罕见。约会上有宋、金两个版本。檐下有两座亭子,共二十八间亭子。明清时期虽更换了部分构件,但基本保持了宋金时期的原貌。
文殊殿内现存宋代彩塑十尊,是山西彩塑的至尊珍品。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内的骑金狮菩萨像颇具创新。回头一看,它仿佛在跳跃、移动,脚趾抓地栩栩如生,后腿肌肉中青筋暴突,随时准备飞向空中!虽是宋代雕塑,但唐代风格依然存在;右边是御狮人,即牵狮子的人;文殊菩萨左侧有一尊童子像;再外两侧,莲花之上,有二胁侍菩萨。手部动作非常生动。
最外侧两侧是天王雕像,也是宋代的原始雕像。它们体态丰满、雄伟、敏捷。仔细看国王的手势,似乎是在安慰,威尔也没有生气。一方面他想吓唬人们不要作恶,另一方面他又有一颗慈悲的心。雕像保留了唐代的雕塑风格,与南禅寺的雕像有共同之处。他们在至高无上的威严中都蕴含着慈悲平易,又充满了艺术感染力。是山西天王彩塑中的杰出作品,被誉为“三大天王”(另外两个是南禅寺的唐代天王和平遥镇国寺的五王天王)。惠济寺的影响。
店内还有一座胡武士雕像,是金代的证据。也意味着金代时,该地区胡汉杂居,民族融合,文化多元。角落里有一尊曹奶奶的实体雕像。传说她因坚忍、善良、质朴,每天汲水帮助重建寺庙,被当地人视为神灵。
(崇福寺)
崇福寺:建筑、琉璃脊饰、匾额、彩塑、棂窗、壁画都是金代原物
提到山西朔州,您会想到什么?除了应县木塔之外,可能就没有其他的了。就连梁思成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也错过了朔州,那就是中国最完整、最完美的晋代建筑,崇福寺——阿弥陀堂!
山西朔州老城里有一座寺庙,那就是著名的崇福寺。其中阿弥陀堂是一座“完整”的金代木结构建筑。无论怎么看,都是极其美丽的。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琉璃、匾额、彩塑、壁画、花格窗五种独特的建筑手法,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大饱眼福。这绝对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崇福寺)
崇福寺始建于公元665年,为唐代将军尉迟恭所建。现存最早的建筑可以追溯到晋代。从中轴线山门出发,到钟鼓楼、天王殿、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弥陀殿,最后到观音堂,金清各代古建筑群这里保存着朝代。
弥勒殿四个立面的飞檐结构,形似展翅飞翔的鸟儿,十分美丽。殿顶单檐九脊,呈山形。具有典型的辽代建筑特色,上覆金代琉璃瓦。门前立匾“阿弥陀堂”,为金代原有之物。殿堂面阔七间,中间设有佛坛四座。其造型与五台山南禅寺唐代佛坛、大同华严寺辽代佛坛、长子法兴寺宋代佛坛相似。
(崇福寺)
祭坛上的九尊彩塑,都是金代的原创作品。主佛像为“西方三圣”,旁边有四菩萨和二将军。它们形神俱全,展现了金代彩塑工匠的高超技艺。殿内现存壁画多为金代原作,内容以讲道图画为主。南墙西端有一尊巨型千手千眼观音像,东端为三佛三菩萨,分两排。其色彩、造型都具有浓郁的唐代风格。
弥陀堂作为我国早期著名的大型木结构建筑,也是辽金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这座大殿无论是木结构建筑技术,还是佛像和壁画艺术,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史和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辽金建筑继承了唐代建筑的特点,飞檐深远,飞檐雄伟。参观完阿弥陀佛堂后,你会对这座建筑赞叹不已。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给你带来无穷的后劲。
信仰不仅是精神的寄托,更是文明的记忆。如何穿越时光迷雾,体验没有影像的古人生活?我想除了文物之外,探索古庙也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如果你读到《满江红》,你会觉得金朝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朝代,但在崇福寺,你会重新认识这个朝代。我不禁感叹,历史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雄伟的佛像、雄伟的建筑,总是伴随着世俗的烟火而诞生。他们承载的不仅仅是信仰,更是千百年来的日常生活!
(寺庙公主)
公主寺:近百平米的明代水陆壁画佳作
你去过以公主命名的寺庙吗?这就是梵志公主寺,位于太行山西麓,北倚恒山,南临五台。由北魏孝文帝四女新成公主创办。它原本是一座尼姑庙。由于历史悠久,历经战乱,现在的公主庙主要是明代建筑,由山寺村迁至公主村。后世又增建了奶奶庙、关帝庙等民间庙宇,达到现在的规模。如今,公主寺最著名的是大殿内保存完好的明代水陆画。
据说,公主被指控嫁给了一位“没有做好自己工作”的王室年轻人。为了反抗不自由的婚姻,又或许公主已经暗恋她,她在宫女的帮助下逃出了皇宫,来到山西的一个小山村当了尼姑。故名“公主寺”。整个寺庙的建筑规模完整。寺庙坐北朝南。走进三进院落,共有各类建筑33栋。走进山门,正面是一座大厅,左右各有一个小院。每个小院坐北朝南,各有一个戏台。东院戏台对面有三间小殿,名奶奶殿。殿内三间,称毗卢殿,殿内塑有毗卢佛和十八罗汉。公主殿第二进院落,三间大殿为正殿。
(寺庙公主)
毗卢殿:佛殿正中,释迦牟尼佛坐,左右侍立着梵天王、释迦牟尼王。佛像背后及两侧均采用仙体悬雕,打造仙境楼阁。群山嶙峋之中有十八罗汉、文殊普贤、坐观音等。全部彩塑均为明代精品。不幸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公主殿遭遇了两次盗窃。十多颗罗汉头被残酷砍下、盗走,至今下落不明。此后,残缺的佛像虽经修复复原,却无法恢复昔日风采,实在是一大遗憾。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重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内有佛坛,供奉释迦牟尼、药师、阿弥陀佛等塑像。释迦牟尼佛像前有迦叶和阿难。雕塑精美。寺庙的四壁装饰着仙女形象。屏幕上聚集了300多位来自佛教、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的著名和不知名的仙人。
(寺庙公主)
将这些神灵聚集在一起需要一种“美”感,壁画的布局也必须非常讲究。公主寺水陆画的布局采用了古代佛说法的形式,以卢舍那佛和弥勒佛为中心。佛像面朝立有300多尊,最大的有2米,最小的有60厘米。
壁画绘制于明代,反映了当时世俗的民间信仰。壁画有佛教的十八罗汉、八龙、十大天王、二十四天,还有道教的二十八星座,还有大家熟悉的四海龙王、大帝等。五圣山大帝、北斗七星、十二生肖,还有一些我们不熟悉的东西。瘟疫五使者、灵猴三圣等,表情各异,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设色庄重,艺术精美。站在大厅中央,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震撼”。
(岩山寺)
岩山寺:我国现存最精美的金代寺观壁画
“南有永乐宫,北有燕山寺。”燕山寺位于恒山与五台山之间的滹沱河谷田岩村北麓,以壁画闻名,享有盛誉。相传古时有一位高僧,在寺内为数千人讲经。信徒们都被他吸引住了,连山上的石头都被他迷住了,不断点头。因此,人们称此地为灵岩寺、灵岩院,后又改名为岩山寺。
古代,燕山寺位于北方僧侣前往五台山朝拜的必经之路上。然而,几经战争之后,却逐渐陷入了沉寂。寺内现存主体建筑文殊殿,为金代单檐歇山顶建筑。殿内砖砌佛坛上塑有佛、菩萨、弟子、金刚等雕像。都是金代的原创作品。不幸的是,其中一些被损坏或被盗。
该寺的具体创建年代现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寺内碑刻,该寺早在宋元丰二年(1079年)就已存在。北宋末年,宋金战乱,以及北方人民的反金斗争,使五台山寺庙的日子更加艰难。直到金朝的统治逐渐稳定,寺庙才得以喘息,佛教才得以复兴。据寺内金代古碑记载,连年的战乱,使天眼村附近的乡村留下了“田园废墟,魂魄停滞,春土久久,无人居住”的景象。可以依靠。”
(岩山寺)
因此,金正隆三年(1158年)重建灵岩寺时,增设了水陆殿,并绘制了壁画,作为安葬战死者灵魂的水陆道场。金元七年(1167年),供奉文殊菩萨的南殿,即文殊殿落成。
殿堂周围的金代壁画,除南墙两间间窗台下、北墙西尖至东间下肩间的壁画破损脱落外,其余壁画均破损脱落。壁画至今仍存,面积约100平方米。描绘了天地、宫殿集市、山林园林、海上泛舟等场景。它浓缩了宋金社会生活,是研究宋金历史、社会、宗教、建筑、美术的珍贵资料。联曰:“灵岩宫与城都在云中飞翔,历史画卷在眼前扑面而来。”燕山寺壁画与永乐宫壁画被誉为晋南晋北壁画的“双壁”。
(岩山寺)
据碑文可知,该壁画为晋大定七年(1167年)画家王夔所绘。王奎的身份是“御画师”。东京沦陷后,王奎被俘虏到北方,花了十年时间绘制燕山寺文殊殿的壁画。壁画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有帝王将相、小农商人、宫殿、楼阁、磨坊等。酒肆等都是北宋社会的形式。
壁画完成时,北宋王朝早已被推翻。王魁作为前朝宫廷画家,理应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宋朝的怀念之情。他画中的一切生灵,也是祖国一个难忘的旧梦。有人说燕山寺的壁画是《清明上河图》画在墙上的。
(汴京大厦)
边靖楼:明朝遗存,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质鼓楼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代县,但你一定知道雁门关。山西代县,再往前就是塞外了。这是雁门关最后一个县城,也是一座活着的古县城。代县,古称代州,位于雁门关以北20公里处,是古代中国北方著名的边疆和军事重镇。 “银山北行三千里,紫塞南来第一州”。一个小县城里,有三个国保单位:汴京塔、文庙、阿育王塔。梁思成曾称赞代州古城“规划甚妙”,足以说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汴京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又名桥楼、鼓楼。位于县城十字街中心,坐北朝南。外观雄伟、典雅、古朴。建筑基础较高,梁梁精巧,结构严密合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仍完好无损。从这座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明初的精神。
(汴京大厦)
汴京塔高40米。楼上悬挂着中国最大的匾额“声闻四大圣”。牌匾高3米,宽9米。另一匾额上写着“三重关”,意为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防御体系的核心指挥部。登楼而上,代州古城尽收眼底。在这里北望雁门,南望傅里陀,还有号称万里长城第一楼的汴京楼。
浩浩荡荡的三关,是往事的余辉;到处都听见声音,那是无声的哭声;硝烟升起,战鼓响起,尸体裹着马皮归来。战场上沾满了男人的鲜血,城墙下流着妻子儿女的泪水;当年的辉煌,粉饰了多少悲伤?今天的安逸,就是一种幸福!与历史交织的代州,是一座活生生的古城!
(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梁思成称之为“中国现存瓶状塔中比例最好的一座”
谁能想到,县委大院里藏着一座国宝级建筑。旅行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可能不被允许进入,但实际上居民和游客可以随意进出。这就是代县的阿育王塔。由于阿育王塔位于政府后院,穿过办公区,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藏式砖塔。它与汴京楼遥相呼应,诉说着代县这个边陲重镇的历史和沧桑。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等人考察佛光寺后来到代县。
梁老师曾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写道:“这座塔的须弥座呈圆形,与塔身的比例比平常大得多,造型古朴有力。上部须弥座的腰围收缩较多。轮廓塔腹柔软,整体结构稳重典雅,是我国比例最匀称的瓶形塔。”
(阿育王塔)
五台山阿育王塔和明代大白塔代表了两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喇嘛塔传承关系的代表性对象。代县阿育王塔(元代)原为元国寺。经过数百年的战乱和时间,寺庙已不复存在。仅存此塔,见证了代县从元代至今的变迁。
阿育王塔,俗称佛塔,是隋唐皇帝杨坚所建的佛真舍利塔(建于601年初)。最初是一座木结构建筑。唐会昌二年(842年)灭佛时被毁,大中元年(847年)重建。北宋1079年再次被焚,1102年重建。南宋1218年元兵南下,再次被毁。自建成600年来,曾遭受3次灾害。元朝创建者忽必烈于元朝十二年(1275年)将其改建为砖塔(因历代毁坏,到了元朝忽必烈时期,阿育王塔已被毁)建为砖塔,雄伟、高大、稳重,显示蒙古国的永恒。由于蒙古人对喇嘛教情有独钟,代州塔也被修建为喇嘛塔)。
(阿育王塔)
该塔呈圆锥形,具有藏传佛教风格。它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高40米,底径20米。由上翘的莲瓣、重涩混腹和方涩须弥座构成(塔基高1.5米),雕有各种花卉装饰、莲瓣和陀罗尼经。塔由弧形尺须弥底座、十三层相轮、葫芦形宝顶和带盘盖的金盖组成。整座塔造型端庄典雅,堪称藏族佛塔的杰作。
慢慢走近阿育王塔,看塔顶宝珠的光芒,听寺顶金钟的摇曳,让阵阵梵音和缕缕佛光带我们穿越漫长的岁月。时间的长河,领略了佛教世界和历史的味道。
(代州文庙)
代州文庙:大殿是元代遗存,殿内正中的八卦藻井为国内稀有
为什么被称为山西代县“最美文庙”?沧桑的棂星门,曲枝铁干的唐槐。早期的建筑十分引人注目。它们不像明末清时期那样繁复华丽,也不追求花卉的细节。这个阶段的风格是最美的。
文庙作为代县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规制齐全,该有的建筑都还在。最有特色的是正殿和藻井两座城门。文庙现有殿堂、楼阁、祠堂、廊、水池、桥梁、广场等建筑。布局基本完整,规模也相当大。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代建筑,也有部分保存极为完好的清代建筑。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文庙。
(代州文庙)
代州文庙位于代县境内,紧邻雁门关边塞。文庙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毁于战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重建。 1996年竣工,成化、嘉靖年间扩建,清代多次修葺。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文庙坐北朝南,中轴线对称,宫殿式,规矩严格,布局有序。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万仞坊、棂星门、阳池、蓟门、大成殿、敬一阁。万仞坊、棂星门两翼均有八字墙。蓟门前左右有名臣祠、乡贤祠、节孝祠三座。大成殿两侧各有十五间庑殿。蓟门两山回廊环绕,形成宽阔的庭院。东西走廊均设有门,方便左右通行。崇圣寺位于寺院东北角。寺左右两侧为先贤祠和祖学者祠。寺庙周围有围墙。
(代州文庙)
万仁宫墙广场相当于孔庙的正门,有四根柱子,三层有牌楼。柱头高耸,饰有琉璃云龙纹。建筑屋顶为歇山顶。主楼有五个斗拱,副楼各有三个斗拱。它们相互重叠,像花朵一样绽放。棂星门为牌楼,六柱五层。直插云天的柱子,由神兽守护。三门之间有镶嵌三彩龙釉的砖墙,牌坊两侧的八字影壁镶嵌孔雀青龙图案。整个棂星门华丽而庄严,其规格明显高于万仁宫城墙广场。光是这两扇门就值回票价了。
大成殿是文庙的正殿。面阔七间,进深八间,单檐歇山顶。殿前有一座大平台,平台三边均设有石栏。前有雕龙道,左右有台阶。檐下有一抬三下腿的九步斗。殿堂正中有藻井,设计精巧,造型华丽。前檐设有12种根花图案的隔扇。与殿内藻井同为明代木雕精品。
(佛光寺)
佛光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古建筑,“中国第一国宝”
很多朋友去五台山,却都忽略了台湾以外的佛光寺。这也可以理解,也许他们大多数只是信徒,而不是历史建筑的爱好者!虽然寺庙不在五台山景区内,位置有点偏僻,但整体路况很好,没有烂路,导航一路畅通。喜欢古建筑的你一定不能错过!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根据第《敦煌石窟图录》号第61窟的壁画和《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寺,寻找几乎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佛光寺。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立即推翻了日本。学者们“中国没有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结论,让这座因地处偏僻的千年古刹再次为人所知!
(佛光寺)
很难想象,一座跨越千年的木结构建筑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就连门后的唐代涂鸦也被保留了下来。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么小的寺庙里的文物却跨越了北魏、唐、金、明、清各朝代。北面的文殊殿是金代的,东殿旁边的祖师塔是北魏的,还有一口明代永乐年间的钟。殿门口的两棵古树都有千年树龄。
佛光寺的辉煌,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形容的。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树都值得细细品味。佛光寺东殿坐东朝西。只有下午进入佛光寺,才能看到真正的“佛光真容寺”。
日落时分,整个大殿逐渐笼罩在金色的“佛光”之中。夕阳正好照进这座古老的寺庙,殿内的佛像顿时光芒四射,终于殿内梁下的字迹清晰可辨。而且,主殿的地势极高。站在殿门外望着夕阳和对面山峦的剪影,竟形成了一幅深邃如宇宙的风景。 “只有在神佛面前、山水之间,才能得到解脱。”在佛光寺,两者都可以找到。
(佛光寺)
可以想象,建造这座殿堂的工匠,也是在这样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来到这里的。他也看到了我所看到的,于是决定在西边建殿,取名“佛光真相”。他巧妙地利用星星和太阳的轨迹,为这座佛寺增添了点睛之笔。
几千年后,正是这座坐东朝西的大殿布局设计,让同样傍晚抵达的林徽因一眼就看到了夕阳余辉映照下的梁下字迹,定论是“中国仍存唐代建筑风格”。今天如果有机会去佛光寺,一定要看看日落时分的东大雄宝殿,看看寺里佛光的真面目,看看远处超然神秘的群山。只有那时你才会意识到这是一座有生命的建筑。
(延庆寺)
延庆寺:金代大殿“龙王陶土面具”
由于台怀镇外的佛光寺和南禅寺光线太亮,周围的古建筑显得昏暗。金代木结构延庆寺就是其中之一,已被遗忘。就在南禅寺东边不远的地方。向东可以去佛光寺,所以适合游览五台县附近的古刹。错过了这座留在乡村的金代宫殿真是可惜了!
延庆寺大佛殿面阔三间,长约13米,进深六椽(三间)。平面略呈方形,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夸张的飞檐就像一对美丽的翅膀,试图随着向内倾斜的山墙一起起飞。主要特点是突出且令人难忘!大雄宝殿建筑造型与佛光寺文殊殿相似,推测为金代遗存。
(延庆寺)
主殿独特的斜墙与正面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夸张的上翘檐口线条将整个建筑托起。天气晴朗时,大殿的前景与背景的远山相连,有云卷云舒的感觉;还不够惊艳吗?宫门两侧的柱子上,有两个非常显眼的泥塑兽面,长着长长的木角。据说这是民间的一种饕餮造型。在山西北部比较常见,但现在存世的不多了。这两个是同一种。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
(也有人说,学名是“龙王泥面膜”。因为当地人信仰五爷,也就是龙王,所以也有祈雨的意思。还有一个版本是类似的密宗跳金刚舞时佩戴的动物面具,有待考证。)
(延庆寺)
窗户是竖框窗内破损的竖框窗。竖框窗是一种在窗框上垂直排列竖框条(方形截面木条)的窗户,就像栅栏一样。断子格窗是直格窗的一种。它的特点就在于一个“破”字。它的窗棂是由方形截面材料沿对角线斜折而成,即截面为方形的板材。该杆被分成两个横截面以形成格子杆。放置时,将三角形部分的尖端朝外,平坦的一面朝内,这样可以将纸粘贴在窗户内部,以阻挡风、沙和空调。 (汉墓葬、陶房中都有竖窗,北朝的石楼、石雕中也有竖窗,唐、宋、辽、金的砖木建筑、壁画中也有竖窗。明代已被窗台所取代,但民间仍有。)
延庆寺从远处看就像一座非常宽敞的寺庙。事实上,只有后殿大佛殿是金代遗物,其余建筑都是近年新建的。整个寺庙没有特别高大的建筑,建筑也不拥挤。感觉很舒服,不压抑,很清爽。是一个冥想的好地方!推荐过来看看!
(南禅寺)
南禅寺:中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你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在哪里吗?为什么对真正的唐代建筑感兴趣的人这么少?如今,南禅寺孤零零地坐落在一个斜坡上。在大多数人眼里,它只是一座普通的小寺庙!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它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比1937年发现的佛光寺还要早75年。
作为唐武宗灭佛之前已知唯一幸存的佛教寺庙,南禅寺从长期默默无闻到成为“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一千多年的时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他经历过天灾、经受过战争造成的人祸,穿越时空,向我们讲述大唐王朝的辉煌与孤独。
(南禅寺)
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巡视山西古建筑时,尽管距佛光寺仅50公里,却始终没有找到南禅寺。原因是南禅寺太过隐蔽,只是李家庄的一座村庙。地方志中国历史上没有此寺的记载;它凭借“地理优势”,躲过了唐武宗(840-846年)对会昌佛教的破坏,后世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葺。
现在可以看到整个寺庙坐北朝南,由主院、东院和后院组成。主要建筑为正殿。大殿结构古朴、庄重、典雅。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略呈方形。整个殿堂没有内柱,只有十二根檐柱。四个角和前檐柱裸露,其余柱子包裹在墙内。南禅寺虽然近年来进行了整修(特别是窗户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目前已关闭维修),但其斗拱、柱子、横梁等较大的木构件基本都是唐代的原物。
(南禅寺)
大雄宝殿内只有14尊雕塑,并没有导游书中提到的北魏石塔。询问文物管理员后得知,南禅寺于1999年12月被歹徒盗走,释迦牟尼佛像被挖入胸膛。藏在肚子里的文物被洗劫一空,旁边的两位供养菩萨和文殊菩萨被锯断拿走……2012年,存放在南禅寺的北魏石塔也被盗贼盗走。这些宝藏的下落仍然未知.
走在南禅寺独特的唐代殿堂的平台上,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我只能听到风的沙沙声和鸟儿温柔的歌声。在这种宁静中,我很难不流下泪水。虽然被偷的经历是怨恨和心疼,但我曾经是单身
独斗的它赢得了与时间的赛跑!至今仍然屹立在这里!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它的故事,展示着它的风采经历了。 (洪福寺)
用户评论
三天的古建之旅?太 tempting 了!我喜欢这种小众路线,正烦旅游景点太多人挤人,期待你的攻略分享!要看看哪些地方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晋北真是藏着许多宝藏之地,一直想去看看,这回有这篇博文推荐了线路,真高兴!不过三天时间是不是有点短呢?希望能细致一点介绍每个景点需要停留的时间,毕竟古建筑欣赏还是需要慢慢品味的,哈哈。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没错啊,很多人只知道山西的“四大名都”,其实民间还有很多隐藏的古建瑰宝。期待作者分享那些独特的景物、故事和感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路线感觉超级有挑战性,我更喜欢这种亲近自然的体验,希望能留下更多照片让我也能感受到那里的宁静与古朴之美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天的古建线路?对我的节奏真是完美! 晋北的隐匿建筑我非常感兴趣,期待作者分享那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和背后的文化底蕴。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好吸引人啊!我一直喜欢探寻古建筑的美妙之处,如果这条路线真的“传奇”,那我强烈建议写一篇更详细的攻略分享,帮助更多人认识这些宝库之地。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天时间去晋北玩古建线路?太紧湊了吧,古建筑欣赏是需要慢慢品味的,而且每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也值得深入了解。建议把行程安排得宽松一点,这样体验会更好。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非常喜欢这种小众的旅行路线!摆脱了熙来攘往的人流,去感受历史沉淀的力量,真是一种特别的快乐!期待作者分享更多有深度、有意义的故事和感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代建筑真是奇妙啊!如果这三条线路真的像传说一样传奇,我一定要去体验一下!希望作者分享一些实用的小贴士,比如住宿、交通等问题,这样能方便大家安排行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起来古建筑也是个令人着迷的话题… 那些古老的工艺和设计总是能够让人感到震撼。晋北有许多古代遗迹?我会注意收集更多关于这个地区的资料!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更喜欢一些轻松愉快的旅行方式,三天的时间太短了,而且古建需要细心观看和品味,这样玩起来感觉会比较压抑。我喜欢自由的游玩风格,可以去一些小众的地方探索,体验当地文化。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晋北古建线路?这听上去很有趣啊!我一直对山西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或许这次能够趁着假期去踏足旅程,亲身感受一下古韵魅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种旅行路线非常好奇!古代建筑和民俗文化的融合总是让人感到格外独特。期待分享更多关于晋北的文化细节,以及一些珍贵的历史故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天时间可能不太适合考察全部古建线路吧?建议把各个地点细化分拆出来,单独介绍每个建筑的历史、结构特色等等。这样能更加清晰地展现古建的魅力,并让读者更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旅行方式!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古老的建築中感受历史的沉淀,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洗涤,真是一种特别美好的旅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今很多古建筑的保存和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人关注这些文化瑰宝,并为其留下美好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行程安排太满了?三天时间想要去各个古建参观、了解其历史背景,感觉还是比较紧凑吧。建议把路线调整为4-5天,这样能更轻松地欣赏那些精致的古建筑和体验当地文化氛围。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曾经去过晋北,那里确实有很多美丽的古建遗址,那些古老的砖瓦和雕刻都令人叹为观止!希望博主分享更多家乡的风土人情,让我更加了解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