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徒步路线难度评估:揭秘中国长距离徒步挑战的问题,以及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一.总徒步距离或天数
为啥将总徒步距离和天数放在一起讲,因为这两个参数在很多时候几乎都是等效的。当你行走路况良好的成熟路线时,除了个别体能特别差或者体能特别强悍的人,一般驴友单日可重装行走10—25公里。路线的总长度越长,你需要行走的天数就会越多。相应的,你背的背包就会越重。所以,如果其他指标相同的两条路线,通常距离越长难度越大。
背负15天的物资行走于藏东南岗日嘎布山脉(摄影/夏花)
如果按照长度来定义徒步路线:50公里以内通常为周末游徒步短线,50-300公里为长距离徒步路线,300-1000公里为次超长距离徒步路线,1000公里以上为超长距离徒步路线。目前,我国的超长距离徒步路线还很少,只有大横断、羌塘横穿、塔克拉玛干横穿几条,还需要驴友去不断探索。
大横断北线路线图,全长2165公里,累计爬升14万米(制图/孤月)
横穿羌塘路线图,杨柳松用时77天穿越1350公里(制图/杨柳松)
二.单日平均爬升和下降高度
对于这两项指标,单日平均爬升高度对于一条路线的难度影响更大。
单日爬升高度过大,单日行走的强度也会相应变大,这既影响你行走的速度,也会让你的体能消耗很大。我将每日的爬升高度分成四个梯度,0-500米爬升为低强度,500-1000米爬升为中等强度,1000-1500米爬升为高强度,1500米以上爬升为超高强度。所以,当其他指标不变时,一条路线的单日平均爬升高度越大,这条路线的难度通常越大。
贡嘎山脊大环线看贡嘎雪山南坡(摄影/极境探索)
单日下降高度虽然对于单日的行走强度影响没有那么大,但也有一定影响。因为无论是横断山脉还是藏东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在高海拔地区可能都是巨石,到了低海拔地区可能就是原始密林了。所以,单日下降高度越大,你一天经历的植被变化就会越丰富,同样强度也会相应变大。同时,如果你背的包很重,单日下降高度越大,你膝盖就越容易受到磨损。
中山峰冰塔林线徒步,三天爬升将近4000米(摄影/孤月)
三.地形和路况
不同地形的徒步路线,对于徒步者的徒步体验影响很大。而西部地区的徒步路线,除了热带雨林外,几乎包含各种地形。按照不同地形对徒步路线的难度影响,从高到低分别为:冰川坡或者冰川垭口、杜鹃林或箭竹林、巨石坡或者碎石坡、沙漠戈壁、U型河谷、草原牧场、机耕土路。
不同地形的行走难度差别很大,比如你在草原一天可以行走25公里,但是在带有坡度的冰川上,你有可能5公里都走不了。而原始森林的密集程度也不尽相同,有时你在杜鹃林中寸步难行,但是在高大的松树林里却可以走的很享受。爬巨石坡和碎石坡比较危险,因为你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碰的头破血流。行走沙漠和戈壁的主要难度在于控水,你的体能也影响你的穿越成败。需要注意的是,沙漠和戈壁是不能夏天重装徒步的,有时炙热的太阳会在几个小时之内让你脱水。U型河谷或者草原是我们徒步中最常遇见的地形,对于这种地形的徒步路线,通常走过的人越多路迹越成熟,同时也越好走。
行走在横断山脉,翻越巨石垭口(摄影/孤月)
不同的路况影响你前行的速度,最终决定你单日行走的距离。在密不透风的原始丛林,尤其是那种杜鹃林,你可能一个小时都移动不了一公里。而在开阔的河谷牧道,你甚至都可以跑起来。在西部高原,由于垭口附近通常都是巨石或者风化的碎石。所以,当垭口数目越多时,相应的难走路段也会越多,这条路线就会越难走。同样是郭喀拉南北线,它有念久西和念久东两种走法,而这两种走法的总距离和总爬升几乎差不多。但是,念久西却要比念久东难走一些。因为走念久雪山西边,你全程需要翻越八个垭口。而走念久雪山东边,你全程只需要翻越四个垭口。
岗日嘎布东线徒步,队友密林开路(摄影/孤月)
四.平均海拔和含氧量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南沿海气候湿润,西部高原气候干燥。常年生活在东部地区的驴友,如果突然去西部高原徒步,很多人一时半会儿适应不过来。所以,当你去行走一条西部高原徒步路线时,你最好提前两天去适应一下。同样是高原地区的徒步路线,平均海拔以及含氧量的差别也比较大。
在海拔5050米看中山峰冰塔林(摄影/孤月)
一般来说,地貌差不多的徒步路线,如果徒步路线的平均海拔越高,通常该路线的含氧量也就越低,行走就会变得更困难一些。比如你在羌塘无人区行走,肯定要比你在格聂C线行走要更困难一些。同样海拔的一些地区,由于植被分布密度不同,含氧量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海拔适应能力不行,那么林芝地区的徒步路线,通常比日喀则地区的徒步路线更适合你。
喜马拉雅之东路线上的一个隐秘海子(摄影/孤月)
五.路线的补给和下撤难度
这个因素通常是很多人忽视的影响徒步路线难度的因素之一,但是有时这个因素却影响你的生死存亡。同样是超长距离徒步路线,虽然大横断穿越无论是爬升高度还是地形复杂程度都比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要大的多,但是它的危险程度却没有横穿塔克拉玛干大。
行走于他念他翁山脉的大米勇雪山前(摄影/马子)
塔克拉玛干徒步,每隔300多公里你才能补给一次。而行走大横断,你几乎每隔5-7天就可以补给一次。而对于下撤,塔克拉玛干几乎无法下撤,你只能硬着头皮走到下一个补给点,或者原路返回。而行走大横断,你几乎可以在两天之内下撤出山。所以,基于以上两条路线的对比,当其他参数相同时,一条路线的补给和下撤越困难,这条路线的风险就会越大,这条路线的难度就越大。
沙鲁里巴塘北线路上的一个蓝色海子(摄影/孤月)
六.季节和天气的影响
我们评价一条徒步路线的难度,通常在该路线最适合行走的季节来评价。因为在该路线最合适行走的季节,风景通常最美,天气也最稳定,风险和难度也会最低。比如我们说鳌太线难度一般,那是在这条线天气最稳定的季节。如果你春天和冬天去行走,由于天气瞬息万变,它的难度也会增加一到两个级别。所以,鳌太这条线的难度还是和天气关系很大的,我们暂不做难度评级,也不鼓励驴友去行走。你把它定成什么难度级别都会有人不认同,都会有人觉得你定低了或者定高了。而且它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穿越的路线,我们尽量去行走没有明文禁止的路线。另外,景色大美的新路线这么多,我们不要只盯着鳌太。如果你要挑战自己,比鳌太难的路线也很多。
行走在党岭拉东线的金色树林中(摄影/孤月)
对于高原徒步路线来说,一般6-10月是它适合行走的月份。具体几月份最合适,每条路线都不尽相同。如果你要看高山杜鹃,通常五月底六月初比较合适。如果你要看草原花海,通常七八月比较适合。如果你要看缤纷秋色,十月上旬通常比较适合。除了高原徒步,对于戈壁和沙漠,通常冬季行走比较合适。
行走在郭喀拉日居山脉,在扎嘎营地遇到的花海(摄影/蜜蜂)
如果你非要春季和冬季去行走高原徒步路线,非要夏天去行走戈壁和沙漠。那么这些路线的难度等级就会超过常规季节至少两个等级,风险也是不可控的。那我没什么要嘱咐的了,在带足装备的情况下,只能祝你好运了!
七.能否有一个徒步路线难度计算公式?
不同于雪山攀登、攀岩、攀冰以及越野跑只有少量影响难度的几个因素,徒步路线的时空范围更加广阔,地形路况更加复杂,天气温度也更加多变。尤其对于非成熟的徒步路线,不同路况对于难度的影响极大,而且它们之间不是线性关系。所以,徒步路线很难找出一个计算难度的模型公式。你只能在一些路况良好的成熟路线中,试图寻找一个计算单日徒步强度的公式。
基于以上影响徒步路线难度的几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还有我个人的徒步经验,现评定了一些经典的西部长距离徒步路线的难度。希望我的这个难度评级可以在你由徒步小白晋级到徒步强驴的道路上,能有所帮助。如果你重装徒步经验还不够丰富,希望你可以循序渐进的去走以下路线。你后一次徒步可以比前一次徒步跨越一个难度级别,但是尽量不要跨越两个难度级别。如果你重装徒步经验丰富,完全可以不参考此评价标准。
八.西部著名长距离徒步路线难度评级
我将徒步路线分成十个难度等级。其中3天或者3天以内路线为短距离徒步路线,一般也称为周末休闲路线。由于这类徒步路线数量太多,暂不做难度评级,将这些短距离徒步路线定级为1-5级。而4天或者4天以上的长距离或者超长距离徒步路线,我将它们定为6-10级。而这些徒步路线每隔0.5级就有一个难度梯度,因此又被细分为8个难度梯度。由于遵循不设难度上限原则,第10级路线始终空缺。
说明:以上路线都是在一条路线最适合穿越季节的难度评级,同一级别目录下的各条路线难度都差不多。以上评级仅作为指导重装徒步驴友循序渐进选择路线的简单的参考,不可挑战超出自己能力的路线,要量力而行。同一数字级别里的路线,即使相差0.5个难度,也基本上难度差不多。之所以区分0.5,有的是便于山脉或者区域划分。
用户评论
确实,每次出发前都要仔细衡量自身的体力素质和经验水平再决定路线选择啊!毕竟安全第一才是最重要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做过一些比较短的徒步,感觉这篇文章说的很有道理。长距离徒步真的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一味追求难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内容很客观,给想要尝试长距离徒步的人提供了不少参考,特别是关于评估自身能力和路线难度的部分非常实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除了体力素质,还要考虑心理承受能力。长时间行走、面对未知环境需要足够的心理 fortitude。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刚开始接触徒步不久,对长距离路线比较陌生。文中提到的各种因素和评估方法都有帮助,以后我会在尝试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同意作者观点,盲目追求难度只会带来危险! 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享受徒步的过程才最重要。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没提到一个重点,那就是天气变化的影响。长距离徒步容易遭遇各种极端天气状况,这需要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一次走了一个难度超高的路线,结果受伤了…还是建议循序渐进,不要一次挑战太多!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去参加长途徒步之前都会仔细看地图和路况评估,这个网站分享的经验确实很有价值。我发现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装备的选择、补给点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说的有点过于笼统了,感觉没有具体的实例和数据来佐证。不同路线的难度差距很大,如果能够加入一些真实案例就更能让人信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分析,感觉长距离徒步确实很不容易,需要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我可能暂时不会挑战自己去尝试高难度的路线,先从短途出发慢慢积累经验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觉得评价难度是个主观问题,每个人对耐力和适应能力的要求都不一样。重要的是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想挑战极限的人来说,或许可以选择一些比较专业的机构指导,这样更安全也更有保障!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资深徒步爱好者,我认同文章里提到的很多观点。但我想补充一点,除了客观因素外,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让自己充满挑战却又充分享受路线非常重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新手来说,建议还是先从一些比较低难度的路线开始,积累经验后再尝试更高难度级别的徒步线路!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除了文章提到的这些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当地环境和人文因素。比如是否适合进行远足?是否有完善的trail network 和沿途服务等!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正计划参加一场长距离徒步比赛,看了这篇文章后更加重视了路线难度评估和自身能力考察环节! 期待挑战赛日的到来!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